揽月论坛

【温情中国】第八季第7讲:诗意生活 醉美咸宁答卷

作者:  审稿:  摄影 :  来源:马院  编辑:yyj   点击数:

2023年12月12日晚七点,《温情中国》第七讲线下课于教六301教室如期举行。徐新创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主题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路径”的精彩课程。徐老师从公园城市的内涵、建设理念、建设重要途径以及咸宁市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公园城市是以人为本、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它是传统城市向现代生态城市的转变和升华,体现城市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

课堂回顾

首先,徐老师对“公园城市”的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指出“公园城市”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构筑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随后,徐老师将“公园城市”与“田园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生态城市”进行比较,表明了“公园城市”更突出自然生态价值,更注重城市结构功能的完善,自然意蕴更为浓厚。

其次,“公园城市”贯彻山水林田湖城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徐老师在介绍公园城市建设的理念时,提出要坚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城市命运共同体。

然后,徐老师还分享了咸宁市公园城市建设的实践案例。多年来,咸宁一方面依托城市空间形态,建成潜山国家森林公园、青龙山公园、十六潭公园等综合性公园,以及口袋公园、森林步道、绿道,实施“+公园”;另一方面,以人性化、便捷化为导向,提档升级市政基础设施,打造“公园+”开放街区及社区环境。极具“青和力”的咸宁,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3.01%,空气质量优良率93.7%,稳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前20强,让人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也能尽享“森呼吸”。

最后,通过本期《温情中国》的学习,我们期待能将今日所学转化为明日的实践,共同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加和谐、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环境。这是一场始于教室的变革,但其影响力远超课堂边界,延伸至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原则及社区建设。我们邀请每一个市民,无论年龄大小,都来成为这一美丽愿景的合作者和守护者。让我们携手合作,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生机勃勃、自然和谐的城市家园。谢谢所有参与者的热情投入,我们的旅程才刚刚开始,让我们继续前行,共创绿色明天。

课堂反馈

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 姚孟镓

这节课老师通过对“公园城市”的内涵、公园城市的建设以及咸宁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等多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建设路径。让我深刻学习到“公园城市”的根本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美好生活,关键是优化布局、塑造形态。我们要努力营造自然生态公园美好城市。

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童安洋

徐新创院长为我们讲述了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路径。“公园城市”建设具有开创性意义,是城市规划建设理论的重大突破,是推进绿色生态价值转化的重要探索,更是塑造新时代城市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在城市建设中,咸宁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咸宁定会建设成为美丽宜居的“公园城市”。

外国语学院 孙晶晶

这是关于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的一课。在资环学院徐院长的讲述下,我不仅对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未来咸宁市的发展有了新的思考。自然生态公园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的空间,还有助于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它像是一个绿色的肺,净化空气,降低噪音,让城市的生活更为舒适。在追求城市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这需要我们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寻找一种平衡:既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又要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这也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充分发挥个人责任和义务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为我们的城市和环境做出贡献。

总而言之,徐院长的这一讲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城市发展。它不仅仅关注物质建设,更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样的视角让我认识到,我们需要更多地考虑生态因素,让城市的发展更加可持续和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