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月论坛

【温情中国】第十季第八讲:红岩之上涌泉鸣 红旗引领奋斗路

作者:  审稿:  摄影 :  来源:马院  编辑:xcbyyj   点击数:

“红旗渠精神”永光辉

红岩之上涌泉鸣

红旗引领奋斗路

12月10日晚,在温泉校区教三201教室,《温情中国》系列课程迎来了最后一讲的精彩内容——追寻红色足迹,汲取奋进力量。在《温泉中国》的第八次课程中,马院吴慧芳老师为同学们进行了精彩的讲解,让我们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红色之旅,追寻红旗渠那震撼人心的红色足迹,深入领略“红旗渠精神”所蕴含的伟大力量,从中汲取无尽的奋进动力,为学员们的心灵注入强大的精神滋养,也为未来的道路照亮前行的方向。

课堂回顾

一、红旗渠:生命渠,幸福渠——流淌在山石间的生命奇迹

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于太行山区,因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缺水严重制约生存发展。林县人民不屈服,凭顽强意志与对美好生活向往,在县委领导下,自带干粮工具奔赴修渠工地。自1960年红旗渠工程启动以来,无数人用汗水和智慧,将这条长逾1500公里的人工水道刻画于峭壁之间,使之成为滋养一方的“生命渠”。这不仅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成就,更是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

修渠时,党员干部带头奋战前线,风餐露宿,用铁锤等简陋工具开凿。青年突击队作用突出,如任羊成腰系大绳在峭壁除险,多次险象环生仍不退缩。经十年艰苦努力,红旗渠建成通水,漳河水润泽林县土地,让干涸之地生机重现,粮食增产,生活改善,解决饮水灌溉难题,成生命渠,还为林县工业、农业、旅游业等发展奠基,是林县人民的幸福渠。

二、红旗渠精神——从苦难到希望“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传承

在红旗渠的修建历程中,孕育出了一种震撼人心、影响深远的伟大精神——“红旗渠精神”,其内涵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种精神,如同一座巍峨耸立的精神丰碑,穿越时空,熠熠生辉,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红旗渠不仅仅是一条解决饮水问题的渠道,更是一种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象征。“自力更生、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艰苦创业”,这十六字的“红旗渠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汲取无穷的力量。吴慧芳老师说:做当代大学生要弘扬“红旗渠精神”,做祖国大地的丈量者,做中国精神的发现者,做人民呼声的倾听者,做时代脉搏的感应者。

“红旗渠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在当今时代,青年学子们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机遇,“红旗渠精神”依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激励着青年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自力更生,勇攀高峰;在创业创新的浪潮中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在团队合作的项目中团结协作,携手共进;在社会服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关爱他人。通过此次课程,相信同学们定会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以坚定的信念、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行动,追寻红色足迹,汲取奋进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青年的辉煌篇章。

此次学习之旅,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灵魂的触动。愿每一位同学都能从中获得灵感,化为实际行动,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让“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的洪流中熠熠生辉。

课堂反馈

22核电 侯越

有这样一条渠,如巨龙蜿蜒在太行山,气势恢宏,这就是红旗渠,一条始于苦难,成就辉煌的渠,彰显了林县人民不服输、不认命,甘雨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林县位于太行山东麓,广泛分布石灰岩,地下水埋藏较深,开采相当困难,极度缺水,并由缺水产生了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开渠刻不容缓,并最终依靠坚韧不拔的林县人民成功开渠,形成了“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林县人民不等不靠,依靠自身力量,自带工具和干粮,在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条件下,用双手和简单的工具,一锤一钎一镐,苦战10年,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巨的工程任务,林县人民不畏艰险,风餐露宿,住山洞、睡席棚,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在悬崖峭壁上建成了举世瞩目的人工天河。既鼓舞了全国人民,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闪亮的精神坐标。

21核电 刘志强

通过吴慧芳老师在《温情中国》第八讲的讲解,我明白了红旗渠的由来及“红旗渠精神”的内涵。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全长1500公里。

“红旗渠精神”是林县人民在修渠历程中铸就的伟大精神丰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十六字,字字千钧。

林县人民于悬崖峭壁间,仅凭双手和简陋工具,开辟出生命之渠。他们不依赖外援,靠自身力量与恶劣自然搏斗,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令人敬仰。十年艰辛,风餐露宿,林县人民以顽强意志克服重重困难,诠释了艰苦创业的真谛。众人齐心,不分彼此,团结协作汇聚起磅礴力量。而那些不顾安危、舍己为人的事迹,尽显无私奉献的高尚。

这种精神跨越时空,在当下,它提醒我们,面对生活与工作的困境,要独立自主、勇往直前;身处团队,应携手共进;更要心怀大我,不计得失。“红旗渠精神”,是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我们在新时代奋斗前行的道路,激励我们为梦想拼搏,为国家繁荣、民族复兴不懈努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訚瑞庆

红旗渠,这条蜿蜒于太行山间的巨龙,不仅是林县人民的生命之源、幸福之渠,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力更生精神的生动写照。上世纪60年代,物质条件匮乏,30万林县人民凭借一锤一钎,在悬崖峭壁上苦战十年,最终凿出了这条“世界第八大奇迹”。这不仅仅是水利工程的奇迹,更是人类精神的丰碑。

“红旗渠精神”,是林县人民不认命、不服输的坚韧,是敢于战天斗地的豪情。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么艰难的困境,只要我们团结一心,自力更生,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种精神,不仅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宝贵财富。

通过吴慧芳老师的讲解,我深刻感受到了红旗渠精神的磅礴伟力。它不仅是一种历史记忆,更是一种激励我们前行的力量。在未来的道路上,让我们铭记“红旗渠精神”,不断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