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月论坛

【温情中国】第十季第七讲:乐见咸宁 共创未来

作者:  审稿:  摄影 :  来源:马院  编辑:xcbyyj   点击数:

12月3日晚,在温泉校区教三201教室,《温情中国》系列课程迎来了第七讲的精彩内容——乐见咸宁:山水之间 诗意栖居。本次课程由马院李旺珍副教授主讲,她紧扣咸宁的自然与文化特色,旨在深入探索咸宁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及未来发展,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全面了解这座城市的平台。

课堂回顾

一、咸宁印象:四大名片,璀璨夺目

课堂伊始,李老师首先以咸宁的四大名片——千桥之乡、桂花之乡、温泉之城、别有洞天为引领,深度剖析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谈及“千桥之乡”,咸宁桥梁文化深厚,历史悠久,汀泗桥、刘家桥、万寿桥等古桥,不仅承载着咸宁的岁月沧桑,更以它们独特的建筑美学与文化积淀,成为城市的标志性符号。紧接着,李老师将话题转向了“桂花之乡”。咸宁在金秋时节,桂花满城飘香,这不仅为城市披上了一层芬芳的华衣,更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成为了咸宁对外展示的一张璀璨名片,引得四方游客慕名而来,共赏这份秋日里的甜蜜馈赠。

至于“温泉之城”的美誉,咸宁更是当之无愧。其温泉水质上乘,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是人们寻求身心放松的理想之所。而隐水洞的奇幻溶洞风光、赤壁陆水湖的湖光山色,则共同构成了咸宁“别有洞天”的自然奇观,为游客带来了一场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如此,李老师通过四大名片的逐一解读,生动展现了咸宁丰富的文化底蕴与自然风光,让学生们对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二、文旅融合:瑰宝汇聚,韵味十足

在历史人文方面,咸宁以其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闻名遐迩,比如木雕、砖茶等。李老师首先提到了提琴戏,作为咸宁的地方戏曲之一,提琴戏曲调优美,旋律明快,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风格,深受观众喜爱。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咸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现场还特别邀请了艺术与设计学院21级的李林涛同学进行竹编展示,李林涛同学是五峰竹编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他的竹编作品技艺精湛,风格独特,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咸宁还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青铜文化、三国文化、古民居以及红色文化等共同构成了咸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美景美食方面,咸宁同样不负盛名。香城滑雪场、九宫山、蜜泉湖、高冲公社以及陆水湖等景点,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桂花糕、赤壁鱼糕、咸安贺胜鸡汤等特色美食,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制作工艺,成为了咸宁的一张美食名片。

三、未来展望:绿色发展,共筑梦想

课堂的第三部分,李老师重点介绍了咸宁的发展定位和政策支持。2022年6月,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咸宁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这一定位不仅符合咸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更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咸宁未来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期望。

李老师指出,咸宁作为武汉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未来,咸宁将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打造成为武汉都市圈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同时,咸宁也将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来到课堂的尾声,李老师鼓励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结合所学知识与个人见解,为咸宁旅游业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展望未来,咸宁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致力于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的科学规划与有力推动,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不懈努力。《温情中国》系列课程第七讲圆满结束,但咸宁的发展故事仍在继续。李老师希望,通过本次教学,同学们能够持续关注咸宁的发展,为咸宁的繁荣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课堂反馈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李高阳

上完这节课,我被咸宁这座城市深深的魅力所吸引。咸宁不仅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更是一座充满香气的“香城”。她的自然景观令人赞叹,山清水秀,桂香竹翠,洞奇泉温,每一处都像是精心布置的天然公园,让人流连忘返。但更让我感慨的是,咸宁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织,每一步都能触碰到历史的痕迹,每一脚都能踩到文化的积淀。李旺珍老师的讲解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自然与文化的和谐共生有了更深的感悟。咸宁,不仅仅是一个地名,她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生活的态度。在咸宁,我学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韵味。这座城市不仅以其自然美景令人心旷神怡,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深思。我期待去感受、去探索和去体验咸宁更多的美。

生物医学工程陈星燃

在《温情中国》第十季第7讲的学习中,咸宁宛如一颗隐匿于尘世的明珠,散发着迷人的光辉,引人遐思,也令我心生诸多感悟。

咸宁,自然对其厚爱有加。“山青、水秀、桂香、竹翠、洞奇、泉温”,这寥寥数语,仿若神来之笔,生动勾勒出咸宁如诗如画的山水盛景。青山延绵,似忠诚的卫士环抱着这片土地;秀水潺潺,宛如灵动的玉带蜿蜒其中。金桂盛开之时,馥郁芬芳弥漫在大街小巷,甜醉了每一个路人的心房;翠竹成林,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似在低吟着古老的歌谣。那奇异的山洞,仿若大地睁开的神秘之眼,窥探着岁月的变迁;温热的泉水,恰似大地母亲给予的温柔慰藉,滋润着万物生灵。身处其间,仿若踏入人间仙境,与自然的脉搏同频跳动,感受着那份纯粹而亲密的交融。

咸宁的历史文化,更是如同一座巍峨的宝库,底蕴深厚得令人叹为观止。岁月悠悠,咸宁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而独特的印记。古老的遗迹如同沉默的历史见证者,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从古老的建筑风格中,能领略到不同朝代的文化交融与传承,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先人的智慧与匠心。传统的民俗活动,是咸宁人民生活的生动写照,那些热闹非凡的节日庆典,如同一幅幅鲜活的民俗画卷,展现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未来的祈愿。民间手工艺代代相传,精美的手工艺品,无论是细腻的刺绣、精巧的竹编还是古朴的木雕,都承载着咸宁人民的情感与创造力,一针一线、一凿一刻间尽显岁月沉淀的韵味。这里的历史文化,不仅仅是陈列在博物馆中的文物,更是融入在咸宁人民生活的点滴之中,成为城市灵魂的一部分,鲜活而生动地传承着。

主讲教师李旺珍老师的经历令人钦佩不已。她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于教育教学的领域辛勤耕耘,收获的成果斐然。而她积极投身于宣讲工作,恰似文化的使者,将知识的火种播撒四方。她即将引领我们走进咸宁这座神秘而充满魅力的城市,解读其独特的城市名片与特色,深入挖掘文化与旅游的内在联系,剖析城市的定位与政策走向。这无疑是一场知识与美的奢华盛宴,令人满怀期待。

我渴盼着在这堂课中,能够如一位虔诚的寻宝者,更加深入地探寻咸宁的无尽魅力,真切感受山水之间诗意栖居所蕴含的美好意境。更期望借由这样的分享,能让更多的人知晓并深深爱上这座温情脉脉、底蕴深厚的城市,让咸宁的美与文化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熠熠生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唐本星

参加《温情中国》系列课程第七讲“乐见咸宁:山水之间 诗意栖居”,让我收获颇丰。李旺珍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咸宁的大门。

咸宁的“四大名片”给我留下极深印象,“千桥之乡”的古桥横跨岁月,铭刻历史;“桂花之乡”金秋馥郁,香沁心脾;“温泉之城”矿物质丰富,是康养佳地;“别有洞天”的溶洞、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尽显自然馈赠之丰厚。

课上展示的非遗项目与特色美食,也让我看到咸宁文旅融合的魅力。提琴戏唱腔独特,竹编工艺精湛,还有那令人垂涎的桂花糕、鱼糕等,都是咸宁人民智慧结晶。得知咸宁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定位后,我由衷期待。这需各方合力,政府规划、民众参与。我也暗下决心,要持续关注咸宁,未来若有机会,定用所学助力其文旅发展,让更多人领略这座城市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