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为贯彻落实学校“实践育人”的教学理念,艺术与设计学院充分发挥专业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优势,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现场,完成了一项校园微景观改造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推动了学科建设与校园环境建设的深度融合。

改造前

改造后
本次课程实践得到学校各级领导与职能部门的关心与帮助。校党委书记闫英姿、校长李岱、副校长李志雄莅临现场,对生动活泼、创新多元教学模式予高度认可。艺术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王凡、院长徐义平也亲切询问实践进度与难点,学生们纷纷表示深切体会到了动手实操带来的快乐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此次实践项目以“学科赋能·校园焕新”为主题,由张俊、陈刚、汪艳荣、罗彬、张鹏、夏海波等多位老师带领22级环境专业学生共同完成。项目聚焦校园一处闲置空间的景观微更新,教师团队引导学生围绕场地调研、功能定位、设计方案、施工组织、材料应用等环节进行全过程实践。该项目是《景观工程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突破传统课堂局限,注重学生工程技术素养与综合设计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团队协作等多元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景观设计从图纸走向现实的全过程。在实景施工实操环节中,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地形地块整理,理山置石定位、硬质铺装工程,植物种植技术、植物灌溉技术等环节,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基础施工工艺和工程组织方法,更在实践中体会到了设计落地的复杂性与成就感。正如2022级同学李姝婷表示:“以前觉得‘工程’就是枯燥的技术,这次实践让我对‘景观工程与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从设计创意到施工实现,每一步都紧扣专业知识,也让我意识到美感和技术是可以融合的。这门课真的是‘学中做、做中学’,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更有信了。”


更为重要的是,本次微景观改造项目不仅提升了校园空间品质,也激发了学生对学校环境的情感认同。参与项目的同学纷纷表示,能够亲手为学校“添一抹绿、增一份美”,是一件既有意义又令人自豪的事情。亲手打造的校园微景观,承载着师生共建共享的记忆,也成为大学生青春奋斗的见证。2022级同学加少轩说:“作为大学生,我们常常在说‘爱校、荣校’,但这次实践,我第一次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亲手去建设我们的校园。这种从‘参与者’变成‘建设者’的身份转换,让我真正理解了什么叫责任与担当。也让我相信,只要愿意动手,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本次实践项目的成功落地,是通过跨部门协作,实现了“教学实践-校园建设-学生成长”多方共赢,彰显育人特色,也是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的积极探索,是艺术设计专业服务校园建设、服务学生成长的重要实践。未来,艺术设计学院将继续以学科赋能校园焕新,彰显环境育人的功能与价值,共同推进校园景观品质提升,推动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